找到相关内容92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阿底峡尊者 对修行人的忠告!

    调伏前,无法调他人,请先自调伏。 死时财产带不走,莫为财富积恶业。散乱享乐无实义,虔诚修习布施度。 清净戒律常护持,今生庄严来世福。下净时代怨恨多,披安忍镗免於瞠。 懒惰令你陷轮回,当燃精进大...弃如涕。 此生幸福、欢乐、友,转瞬即逝应置後。来世无穷应集福。 死亡之时一切离,故勿贪著任何物。 慈悲弱者不轻辱,友不贪爱敌不憎。 不嫉他人之优点,衷心敬佩虚心学。 不寻他人之短处,而应寻找过失,如...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1976360.html
  • 的训练----宗萨钦仁波切

    寂静或调伏,是训练的另一种描述。当我们生气、兴奋或处于任何强烈情绪中的时候,我们就会失去自制,完全被吞没掉。通常我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情绪占据了;就算是知道,甚至于情绪爆发前就已经知道,我们仍然无力...、太固执,无法接受新鲜的主意。 的训练最终是要让我们成佛;但是相对地它对于日常生活也有极大的影响。训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我们自在地使用它,例如,如果你的心经过良好的训练,就能在完全愤怒的状况中...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24276659.html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47)

    但不论是大乘小乘,都会有一些学处需要护持(如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假如不违越这些学处而如理如实护持,必定会获得暂时或究竟的解脱。相反,倘若没有调伏,随随便便地轻贱学处,则会招致不好的结果。...菩萨戒,自己也承诺“从今以后我要度化众生,调伏烦恼”,但在实际行动中能不能真正行持呢?非常困难。我们也看得出来,那些没有护持的人,到了最后,守持戒律、利益众生的誓言全部荡然无存。 所以一个人...

    著:无著菩萨 译讲:索达吉堪布

    |入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2/1638367991.html
  • 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

    之罪迹。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自己能调伏。 自身过恶自己不察知, 持行者相行种种非法; 烦恼不善之业常熏习, 善心一再滋生一再斫。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自己照见已过失。 逝者如斯死亡日益近, 日复一日心益顽强; 依止上师虔诚次第减, 兄弟仁爱悲悯逐渐薄。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调伏之难驯。 虽已皈依发与祈请, 虔敬慈悲未心底生; 只...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0249462.html
  • 恒需谨慎有三种

    谨慎观心,调伏,就可以远离一切过患。《入行论》说:“若以正念索,紧拴心狂象,怖畏尽消除,福善悉获至。”意思就是,以正念的绳索紧紧栓住心的狂象,一切怖畏都可以消除,一切福善都可以获得。“虎狮大象熊,蛇及一切敌,有情地狱卒,恶神并罗刹,唯由系此,即摄彼一切,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只要能够摄住,一切境都可以摄伏,不论虎狮大象、怨敌狱卒,还是恶神罗刹,都可以摄伏。 《高僧传》中记载,...

    华智仁波切造颂 索达吉堪布译颂 益西彭措堪布讲解

    |三毒|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0930553967.html
  • 不赞不谤有三种

    道场”、“清净心是道场”、“慈悲是道场”,是道场,一切教言所指向的唯一是要修好自己的。 如是略说之教言,无垢智慧瑜珈士, 为调而宣说,极为甚深当修持。 如是略说的教言是具有无垢智慧的瑜伽士华智仁波切为了调伏而宣说的,教言内涵甚深,有缘者应当在日用中真实修持,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记闻上。 二〇〇五年藏历十月十日,建院二十五周年纪念日整理完毕。愿吉祥! (...

    华智仁波切造论 索达吉堪布译颂 益西彭措堪布讲解

    |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1336284192.html
  • 六和敬:佛教三大语系的团结与合作基础

      是一切行为、语言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语言,进而形成什么样的世界。佛弟子端心正意,一心正念。以戒定慧三学调伏,以出离心解脱烦恼,以菩提利利他,以六度心和四无量广度众生。日用平常保持精进心、至诚、深心、发愿回向心、大慈大悲、大智、大愿心、平等、同理、光明在心、空心、信心、柔软、清净心、通达。面对一切人事物时,于内心作意欣乐:广大意乐、长时意乐、...

    郑振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4339333.html
  • 阿底峡尊者至心的忠告

     此生一切苦与乐,皆因过去业所致,  切莫责怪於他人。   所有幸福和快乐,皆是上师所加持,  应常报答师恩德。  调伏前,无法调他人,  请先自调伏。  死时财产带不走,莫为财富积恶业。 ...清净正见须究明。  朋友,轮回沼泽无快乐,趣向解脱坚实地。  依上师言修禅定,枯竭轮回痛苦河。  好好思维此忠告,非出於口发自。  依此修行我欢喜,你将成就他乐。  无知的我请求你,将此忠告记於心。...

    格西·格桑嘉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2948372.html
  • 六敬合

    幽默风趣;(五)不说他过,紧守秘密。  三、意和同悦  是一切行为、语言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语言,进而形成什么样的世界。佛弟子端心正意,一心正念。以戒定慧三学调伏,以出离心解脱烦恼,以菩提利利他,以六度心和四无量广度众生。日用平常保持精进心、至诚、深心、发愿回向心、大慈大悲、大智、大愿心、平等、同理、光明在心、空心、信心、柔软、清净心、通达。面对...

    郑振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3450641.html
  •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

    才是快乐和痛苦的根源。   4、修行人的快乐乃建立在调伏、认识的基础上。   5、不管外在的物质和享受如何丰富,如果内心没有佛法、没有空性的智慧和慈悲以及菩提、止寂等,则我们的人生不...,此种智慧即是对于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不存妄见。   7、在消除执常的错误观念,以及由此而生的五毒烦恼后,我们的会变得更加清明,同时也更能接受一切事物的本来面貌。   8、了解人生不免一死,可驱使...

    海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64064343.html